小孩血小板减少能不做骨髓穿刺检查吗?
许多人做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低,一般医生都会建议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看是否存在其他的血液系统疾病。
但是对于婴幼儿年龄阶段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建议做骨髓穿刺检查,家长都会顾虑,孩子这么小做骨髓穿刺检查有危险吗?
下面我们来说说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警惕过度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疾病。ITP是血液科的一种常见病,以血小板明显减少、皮肤粘膜甚至脏器出血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外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有成熟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常为自限性,慢性型好发于青年女性。目前治疗多以免疫抑制治疗为主。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能碰到这种患者,一定要追求血小板数提高到正常人的水平,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血小板减少患者怎么饮食好的快? 血小板减少患者平时应该多吃哪些食物?血小板减少是让很多人都非常头疼的疾病,因为该病不仅病情发展迅速,而且还很难治愈,所以在患病后都是否着急。专家指出,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方便最有效的还是当属药膳食疗了,因为正确饮食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造血细胞,还能有效提高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血小板减少患者怎么饮食好的快?
首先,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日常饮食应该提供高蛋白的饮食。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鉴别
1.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尽管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是对于新生儿期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应该注意排除母体ITP或者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病毒感染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本病可在急性病毒感染或者接种疫苗以后发生。水痘相关的ITP要特别引起注意因为个别儿童会出现复杂的凝血紊乱,这主要跟抗蛋白S或者抗蛋白C抗体有关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MMR)可以诱发ITP,通常发生在接受疫苗后的6周内。因此英国医疗安全委员会推荐初次接受MMR6周内发展成为ITP的患儿再次接种该疫苗之前应该进行血清学检查,如果血清学结果显示患儿尚未对这3种病毒产生完全的免疫应给予再次接种
儿童血小板减少能治愈吗?为啥病情反反复复?
当宝宝患上ITP,家长最关心的当然是如何治疗的问题,关于治疗以及预后的问题在这里为大家详细解答:
1、ITP是否能治愈?
特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是急性(突然发病,通常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慢性(长期)。大多数患儿属于急性ITP,这些孩子通常会在几个月内恢复,有自愈的可能。70%-80%患儿早期经治疗后痊愈,20%-30%呈持续性、慢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分期为:①急性ITP,指确诊3个月内的ITP;②持续性ITP,确诊3个月至12个月的ITP;③慢性ITP,病程超过12个月的ITP。近几年临床观察发现,现在慢性ITP较前增多。这就意味着这其中大部分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症患儿,将长期生活在血小板减少的痛苦之中。目前我们采取鸡尾酒疗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持续性、慢性ITP的疗效。
急性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问题
患者:你好!看了你的简介和一些论文后深信你是一位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的好医生,你辛苦了!远方的我衷心祝愿你及你的家人健康、快乐,万事如意!同时,远方的我带着请求的心向你请教如下:患者在两个月前患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时血小板16,经输注丙球蛋白和血小板,在入院第四天血小板升到正常,并逐渐减量吃强的松1个月后停药,在停药后的这1个月里每周检查血小板都是正常的。请问如下: 1.本患者以后还会复发吗?如果会复发,是无缘无故复发还是再次受到感染复发?需怎样预防尽量不复发? 2.听说中药调理能降低复发率,请问本患者应该是在目前已经好了的情况下还要吃中药还是等以后复发了再吃中药? 3.请问杨主任在你的论文中提到的“小孩急性型有80%不再复发”,这个80%不再复发是指不再因本次感染发作还是以后就算感染同种病毒也不会作? 4.本患者此次发病很可能是注射乙肝预苗导致,假如本患者真的是注射乙肝预苗导致,那从此以后本患者对哪些预苗能注射,哪些预苗不能注射? 敬请给予答复指导,谢谢!祝好人一生平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治指南
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为确定该类患者的致病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有关省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学研究。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湖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工作。经对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全基因组基因序列分析、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等实验室检测,发现两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标本中存在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认定检测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病毒感染有关。由于该病毒命名和进一步确认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暂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命名此病毒感染所致疾病。为及时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该病的诊断、报告、治疗、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防控和公众健康教育工作,依据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进展制定本技术指南。
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典型症状
急性型
起病前1~2周常有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可伴发热、畏寒、怕冷,突然发生广泛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皮肤出血表现为全身瘀点或瘀斑,密集色红,以四肢及易于碰撞部位多见,严重者可融合成片甚或形成血肿,鼻、齿龈出血也较为常见,还可伴有胃肠道、泌尿系出血等,颅内、脊髓及脑膜出血较少见,但如见有口腔、舌大片紫斑或血疱,又伴见头痛或呕吐,往往为颅内出血先兆,要特别警惕。一般出血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成正比。其病程多为4~6周,最长半年可自愈。本病肝及淋巴结一般不肿大,10%~20%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颅内出血时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怎么治疗
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尚无特效疗法,现有的治疗主要包括出血的预防和特定出血情况的处理两方面。
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的治疗
(1)出血的预防:
注意口腔卫生和牙齿保健可减少牙龈出血,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肝素等);避免外伤;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时需尽量应用小号的针头并延长按压时间;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及控制出血的重要措施。由于血小板无力症的出血症状非常难以预测,即使患者无出血的病史,在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等有创操作之前亦须考虑到出血的危险、并预防性的输注血小板,且血小板输注须持续至伤口完全愈合为止。有相当一部分接受输注的患者会产生HLA抗体或GPⅡb/Ⅲa特异性HPA,从而限制了以后血小板输注。故最好选择输注去除白细胞的ABO及HLA配型相合的单采血小板,可预防同种免疫所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防治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现在还不十分清楚,往往患者本身存在易感因素如ADAMTS13自身结构缺陷或循环中存在抗ADAMTS13的抑制性抗体引起ADAMTS13活性下降,导致VWF超大分子多聚体(UL-VWF)分解能力下降。在感染、药物甚至妊娠等诱因的作用下,使微循环内皮细胞与血小板活化,形成微血管血栓,并引起组织坏死和梗死。因此,由于易感因素的存在,TTP有较高的复发率,尤其是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动脉炎等)的TTP。为防止复发,首先应注意避免诱因如感染、药物、妊娠等,感染常为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等甚至注射疫苗);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顺铂、博来霉素、胞嘧啶、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氯吡格雷等),钙调节药(唑来磷酸等)。对于难治性和复发性TTP,可以考虑增加血浆置换的频率、脾切除以及应用抗CD20单抗(美罗华)治疗。对于您来说,“妊娠”是主要诱因,不再妊娠复发的可能性就下降了,当然还要注意避免上述其它诱因,中药的疗效不清楚,有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如虫草类(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等)可能会有帮助。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专科血液病医院,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免费咨询热线:400-181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