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是终末分化的浆细胞的单克隆恶性肿瘤,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过去20年中,新药的进展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使用显著改善了MM患者的生存结局。随着新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ASCT在MM中的地位也在不断的受到挑战。然而,许多临床试验显示,适合移植的初诊MM(NDMM)患者接受与未接受ASCT相比具有显著的生存获益。移植后,大多数患者接受基于来那度胺或硼替佐米的方案维持治疗。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通常接受3-6个周期的诱导方案治疗,然后进行以大剂量美法仑为预处方案的ASCT。NDMM患者通常在最后一个诱导治疗周期结束的3-4周完成干细胞动员及采集。尽管许多风险因素(如年龄、肥胖、既往治疗强度)已被确定与NDMM患者移植结局相关,但目前尚不清楚末次化疗日期和干细胞输注日期之间的长短是否与该类患者临床结局相关。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研究,评价了末次化疗日期和干细胞输注日期之间的无化疗期的长短对NDMM患者ASCT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
2022年2月1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金域医学协办的首届中国滤泡性淋巴瘤大会暨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会议在厦门隆重召开。国内外淋巴瘤领域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围绕滤泡性淋巴瘤(FL)目前诊疗的热点和难点,以及最新临床科研进展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探讨,旨在提高对FL的认知,推动FL规范化诊疗。小编将此次大会的主要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首届中国滤泡性淋巴瘤大会 会议现场
本文内容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不仅会增加出血风险,还会导致化疗剂量降低,化疗时间延迟,甚至治疗中断,从而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并增加医疗费用[1]。目前,淋巴瘤CIT治疗方法有限,主要包括血小板输注、rhTPO(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rhIL-11(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1]。血小板输注会出现输注相关并发症且有传染病感染风险,rhIL-11治疗指数狭窄且有显著副作用,rhTPO仅适用于实体瘤患者,需要探索淋巴瘤CIT治疗新方案[1]。
山西男子两次挽救同一陌生人 患者家属书信传谢意
曹彦平先捐造血干细胞再捐淋巴细胞挽救同一陌生人。 左彤 摄 中新网太原10月13日电 (范丽芳)6个多月前,来自山西临汾市的曹彦平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陌生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10月13日,记者从山西省红十字会获悉,由于患者病情复发,急需淋巴细胞救命,曹彦平再伸援手,受助者家属一份书信向其表达谢意。
安徽:九类大病贫困患者可获专项救治
日前,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布《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安徽将通过组织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使农村贫困人口、特困人员以及低保对象中,罹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9种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根据方案,安徽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以及经省民政厅核实核准的全省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罹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食管癌等9种大病的患者,将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有计划组织安排到全省131家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各定点医院须合理设置医疗服务流程,配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为农村贫困大病患者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对大病患者实施医疗救治。方案要求费用结算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其发生的合规医药费用通过综合医保“一站式”结算。
白血病女童“罗一笑”病情依然难估测 罗尔:缺钱考虑卖房
原标题:“罗尔募捐事件”260余万元原路退回
资料:“罗尔为女筹款”事件
11月30日,罗尔在深圳现身回应传言。图/视觉中国
对话11岁独自化疗的白血病男孩:也会忍住不流泪
贵州水城县11岁患白血病男孩石路遥独自跨省做化疗的事情近日感动了无数网友。看到石路遥“我都记不清多少次在火车站等天亮了”、“很想哭,但我不敢让眼泪流出来”的话语,许多网友留言称自己“泪奔”。
每4周做一次静脉注射,每8周做一次腰部穿刺,父亲在外打工,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石路遥多次孤身一人从老家贵州省水城县化乐镇到昆明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途中需要搭乘摩托车、大巴车、火车,公交车,来回最快需要两天时间。
TPO受体激动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TPO是重要的内源性血小板生成调节因子,其受体位于巨核系祖细胞上,通过刺激一系列转导信号促进巨核细胞增殖、成熟以及血小板释放[1]。TPO由肝脏合成,并且受血小板、巨核细胞表面的TPO受体调节。再障中TPO水平明显增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患者的TPO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增加。近年来TPO受体激动剂逐步应用于再障、MDS治疗,发现不仅能够促进血小板生成,还可以改善造血,为难治性造血功能衰竭症提供了新治疗方法。
儿童重病何时才能不靠“行为艺术”筹钱? 小图图无疑是非常幸运的,3天时间就筹集到了医疗费,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可是,我在替图图高兴的同时,也在为那些没钱治病的孩子们悲伤。要不是图图的母亲搞了一次“行为艺术”——抱着孩子上课的新闻被多家媒体报道的话,能在3天的时间里得到230多万元钱的捐款吗?肯定不能。看看我们的周围吧,有多少孩子因为无钱医治而在痛苦中挣扎呢?难道说这样的重病儿童只能靠“行为艺术”筹钱吗?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花朵,政府和社会有责任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然而,当孩子们得了重病的时候,只能依靠“行为艺术”来吸引大家的眼球,只能靠爱心人士来捐赠,这说明我们的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同时也表明我们的社会救助机制尚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要,也说明我们的慈善事业也不太给力。重病儿童只能靠“行为艺术”治病,只能靠爱心人士捐款,这不靠谱,也没把握。“行为艺术”再新颖,再管用,也不可能总见效。
化疗对肿瘤癌细胞能起到多大作用? 7年前,肺癌患者王先生手术后进行了4次化疗。不幸的是,2年后肿瘤复发转移,他不得不再次手术。提起化疗,王先生说,这治法太遭罪,效果还不明显。
不少癌症患者对化疗的认知更为“负面”:化疗副作用大,越做死得越快。
2005年,欧洲放射肿瘤学协会在欧洲25个国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三大传统肿瘤治疗方式中,化疗对于肿瘤治愈的贡献度仅为11%,远低于手术(49%)和放疗(40%)。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专科血液病医院,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免费咨询热线:400-181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