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小板消耗或破坏过多是重要的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由于体内白细胞的减少,组织发生病变,血小板的消耗或破坏也逐渐加剧,时间久了,就会引发血小板减少发作,影响生活及工作,危害身体健康。
2、由于血小板减少的发病,相应的也带来很多并发症,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大量输血或血液置换(贮存血中血小板很少)以及体外循环手术等,造成体内血小板被稀释,加重患者的病情,这是另一个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3、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组织,一旦发生病变,就会造成体内的血红细胞减少,白细胞也会随之下降,相应的血小板减少也就在此时发病。由此看来,骨髓病变是最主要的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它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根源。
4、非免疫性破坏,血管内膜粗糙,血管内异物引起血小板机械性破坏。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如血管炎、人工心脏瓣膜、动脉插管、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均伴有血小板减少,此与血小板消耗过多有关。
1》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2》其他免疫性血小板低症表现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甚少见。
3》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4》理化因素抑制骨髓: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烷化剂、抗代谢剂、细胞毒性制剂等在治疗恶性肿瘤时,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并发症,或者直接毒害骨髓细胞,或者发生免疫反应。此类因素大多使骨髓弥漫性损伤,患者表现为全血减少。但少数患者巨核细胞对射线的作用较敏感,因某些病入可只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减少。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专科血液病医院,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免费咨询热线:400-181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