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能找到明确原因,涉及的病种相当多。如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Evans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各种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巨核细胞生成不良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理化因素抑制骨髓,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因素,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等;无效性血小板生成;血小板生成素缺乏;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脏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1)感染:由于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时化疗等因素亦导致粒细胞的缺乏,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败血症。常引起感染的细菌有: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棒状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氏杆菌等。霉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扩头毛孢子菌等,上述霉菌感染多发生于长期粒细胞闰少或持续发热而抗生素不敏感的患者。有的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被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此外卡氏肺囊虫感染也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为其常见类型。
(2)肠功能衰竭:由于治疗白血病中的化疗药物、放疗手段影响肠胃功能,而导致怕胃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补充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内进行高营养输液仅解决部分问题,营养缺乏可发生肺炎、肠炎等并发症。
(3)高尿酸血证:正常人由于核酸代谢分解,每日尿中排出尿酸300—500mg。白血病患者因大量白血病细胞的核酸分解可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数十倍。
当患者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时则出现高尿酸血症,应用皮质激素等又能增加高尿酸症,高浓度的尿酸很快过饱和而沉淀,引起肾小客广泛损伤和尿酸结石,可导致少尿、无尿。因此白血病患者必须补充较充分的液体,以保证一定的尿量,并服用别嘌噙醇,如发生肾功能衰竭则须限制补液量,并作透析治疗。
(4)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血小板明显减低,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所以要根据病因打取积极止血措施,包括输注浓缩血小板。
(5)肺部疾患:由于白血病患者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常常导致肺部感染。此外白血病细胞、浸润可阻塞肺部小血管、支气管而发生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胸片可有毛玻璃状或粟粒网状,可作肺部放射的试验性治疗。
(6)电解质失衡:白积压病治疗过程中常因白血病细胞破坏过多或因化疗药物性肾损害等原因而排钾过多。又因化疗引起饮食欲差,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纳入量不足而致低血钾。或因白血病细胞破坏使磷释放增多,导致低钙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钾、钙、钠等电解质浓度。
(7)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播散性血管是一组严重的出血综合征。
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遗传学的进展,对白血病的病因病理认识更加深入,同时新疗法、新药物的发现以及中药的使用,使白血病预后得到极大的改观。“白血病是不治之症”已成了过去。正规、系统地治疗可以使大多数白血病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甚至痊愈。
...
单纯性紫癜是什么病
单纯性紫癜(PurPura SimPlex)是指无其他病症,自发地在皮肤、尤其在两下肢反复出现紫癜,不经治疗可以自行消退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单纯性紫癜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一种毛细血管壁异常所引起的。其束臂试验阳性,其他止血功能均正常。内脏和其他部位不发生出血。此病常在一个家庭内出现多例。主要见于女性,男性少见。因为此病有性别倾向性,并主要在月经期前出现,可能与内分泌有关。另外,也有人提出部分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异常,也是导致本病的机制之一。
...糖皮质激素(简称皮质激素)是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血液病的常见药之一。但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会出现各种副作用。临床医生与患者都应该了解这些副作用,使用中注意扬长避短,既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又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7种副作用:
1) 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长期使用超过生理剂量的皮质激素,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无力、浮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逐渐消失,恢复正常。必要时分别加用抗高血压、抗糖尿病药治疗,并采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可减轻症状。高血压、动脉硬化、水肿、心及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患者应禁用。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饮食
(1)过敏性紫癜勿食致敏性食物
如果是食物过敏引起的紫癜,则需要终生严格禁用这种食物。常见的过敏物质,动物性食物有鱼、虾、蟹、蛋、牛奶等,植物性食物有蚕豆、菠萝、植物花蕾等。要注意不可使用与过敏物质接触的炊具和餐具。
(2)多食富含维生素C、K的食物
维生素C是保护血管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必需物质,维生素K可增加凝血因子的水平,有利于凝血和止血,故应给于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富含维生素(维生素食品)C的食物有:新鲜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特别是西红柿、桔子、苹果(苹果食品)、鲜枣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菠菜、猪肝等。维生素C、维生素K均不耐高温, 故烹调时不宜高温和时间过长。必要时可将维生素C溶剂或片剂加入食物中食用。
...根据引起出血的不同机制,出血性疾病可以分为三类:
(1)血管因素异常:包括血管本身异常和血管外因素异常引起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维生素(维生素食品)C缺乏症、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即为血管本身异常所致。老年(老年食品)性紫癜、高胱氨酸尿症等即为血管外异常所致。
(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改变和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等功能障碍均可引起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增多症等,均为血小板数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型血小板病等为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专科血液病医院,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免费咨询热线:400-181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