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饮食上宜清凉滋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如食用绿豆汤、菠菜、柿子、丝瓜、银耳、木耳、墨鱼、鸭肉。而应少吃香燥和辛热食品,如羊肉、狗肉、龟肉、荔枝、黄花菜、杨梅、花椒、胡椒、大蒜、桂皮、丁香、茴香等。特别是慢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病程长,病情复杂,治愈难。临床表明,饮食治疗有很好的辅助效果。下面介绍几款饮食方:
1、银耳柿饼羹
功效:润肺止血,和胃涩肠。适用于吐血、咯血,血淋,便血,痔瘘等出血病症。
材料:水发银耳25克,柿饼50克,白糖、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柿饼肉切丁,银耳洗净撕小片,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炖至银耳熟烂,加入白糖调味,用湿淀粉勾芡,即成。可随时食用。
2、花生红枣汤
功效:补脾和胃,养血止血,润肺化痰,理血通乳。适用于气血不足,各种失血病,头晕目眩,反胃,燥咳,乳汁稀少以及小儿慢性肾炎早期伴血尿和低蛋白血症等。
材料:花生仁50克,红枣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花生仁、红枣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约1小时,最后加入红糖,稍煮即成。
3、红枣羊胫骨糯米粥
功效:补脾养血,补肾益气,健骨固齿,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贫血,小儿牙齿生长缓慢等症。
材料:羊胫骨1~2根,红枣20枚,糯米100克。
做法:将羊胫骨洗净敲碎,加水适量煎取汤汁,去骨后与淘洗干净的糯米和去核的红枣一同入锅,先用大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煮成稀粥,调味后即可食用。可日服1剂,分数次食用。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那么,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呢?
1、减少或死亡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2、破坏过多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脾内滞留过多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可能是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这样容易导致血小板减少。
3、与免疫性破坏有关
(1)免疫性破坏:①药物相关抗体,产生相应抗体。②某些免疫反应异常疾病,均可引起免疫性血小板破坏。③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常见于病毒及细菌感染。④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见于输血后紫癜及新生儿紫癜。
(2)非免疫性破坏:血管内膜粗糙,血管内异物引起血小板机械性破坏。如血管炎、人工心脏瓣膜、动脉插管、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均伴有血小板减少,此与血小板消耗过多有关。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表现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血小板减少症的症状可从以下八点进行了解:
1、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2、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教表现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甚少见。
3、出凝血性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有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的生成减少等特点,血小板减少可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早出现的表现,也可能是经过治疗之后血红蛋白及粒细胞恢复正常,血小板尚未得到恢复。骨髓病性疾病如癌肿浸润时血小板减少,大多为肿瘤细胞损害巨核细腿,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以上两种情况检查骨髓即可明确诊断,前者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减少;后者可查到肿瘤细胞。
(2)理化因素抑制骨髓: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烷化剂、抗代谢剂、细胞毒性制剂等在治疗恶性肿瘤时,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并发症,或者直接毒害骨髓细胞,或者发生免疫反应。此类因素大多使骨髓弥漫性损伤,患者表现为全血减少。但少数患者巨核细胞对射线的作用较敏感,因某些病入可只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减少。
(3)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因素:氯噻嗪类药及其协同剂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除通过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机理外,还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生成。而且后者更为重要。一般认为是药理学的作用。患者表现为骨髓受抑,巨核细胞减少,轻型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高达服此药的25入。个别孕妇服用此药后,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母体可无症状。
(4)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该病罕见,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常伴先天畸形,如、肾脏、心脏、骨赂等。预后差,约2/3患儿8个月内死于颅内出血。母体孕期患风疹、口服D860可为发病因素。
(5)其他:雌性激素偶尔可以引起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乙醇可以抑制血小板生成,这是长期大量饮酒病入血小板减少的较常见的原因。临床少有出血表现,停止饮酒后,血小板可恢复。
4、无效性血小板生成该病常见于部分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甚至增加,因此为无效性血小板生成。随着臣幼贫的治疗,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5、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6、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该病比较常见,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增多或正常以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其间隔通常为20一30天。本病多见于女性,其发作常与月经一致,月经期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多。巨核细胞一般不减少,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无特效治疗。
7、脾脏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正常情况下,体内1/3的血小板停滞在脾脏,当有脾脏肿大时如门脉高压症、高雪氏病、淋巴瘤、结节病、Folty综合征等,血小板计数可减少,但体内血小板的总量并不减少。注射:肾上腺素后,在一定的时间内,血小板计数可明显升高。有时,可能同时存在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因素。
8、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因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疾病。
血小板减少症就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少于正常人的一种表现,一旦缺少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生活中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一定要做好护理。
1、消化道出血。对于护理血小板减少这一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观察记录病人腹痛、恶心、呕吐次数、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状。特别注意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神志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出血性休克的早期表现,通知并配合医师抢救,并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
呕血量大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和病人家属,并陪伴在旁,用盆接血,并行之有效时地用纱布擦净口唇。注意使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免因突然呕血被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大呕血病人口腔腥嗅,呕血停止后必须给病人漱口,并加强口腔护理,以免引起口腔及肺部并发症。
2、颅内出血。严密观察与颅内出血有关的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表现,如有,则及时通知医师,头部给予冷敷,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抢救准备,而血小板减少症护理这一问题,大家一定要特别的重视。
3、鼻衄。执行造血系统疾病护理血小板减少常规中有关部分。
4、口腔粘膜与齿龈出血。加强口腔护理血小板减少,预防口腔感染,定时以复方硼酸溶液漱口。齿龈及舌体易出现血泡。小血泡一般无须处理,大的影响进食的血泡,可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应供给高蛋白饮食,饮食中宜多选用牛奶、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品。中医认为血热则妄行,出血属热者,宜选用性偏寒凉的食物。蔬菜水果中性凉者,多对止血有利,可往饮食配餐中加用,尤其是荸荠、莲藕、荠菜、黑木耳、梨等更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多同时伴有贫血,则宜在饮食中进食含铁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猪肚、瘦肉、蛋黄等。蔬菜中含铁量较高的有油菜、荠菜、菠菜、芹菜、大头菜、黄花菜、苋菜、番茄等,可经常食用。面筋、麦麸、银耳、蘑菇、香菇等也可在烹饪菜肴中应用。
血小板减少患者在出血少而渐停时,血小板减少的饮食中宜以健脾、益气、摄血为原则,此时选择药食两用的食物如红枣、花生衣等做成药膳有很好的效果,也可以每日嚼食。无花果、葡萄干也具有类似效果。
属久病气虚、神疲乏力者,饮食中还可常用黄芪、红枣、山药、花生米、桂圆肉、枸杞子、党参、藕节、旱莲草、仙鹤草、羊骨、花生衣、黑豆、扁豆、核桃仁等药食两用佳品做成粥、汤或煎汁服用,对老年体弱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尤为适宜。
(1)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2) 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
急性型较少见,儿童居多,常于春季或初夏发病;病前1-3周多有上感病史。主要表现为:
①急起畏寒、发热;
②出血部位广泛,皮肤黏膜出血广泛且严重;
③脾脏肿大;
④预后良好,大多数半年内可治愈或自愈,仅少数病例转达变为慢性型;
⑤血小板<50×109/升。
慢性型较多见,多发生于女青年。主要表现为:
①起病缓慢,病程长;
②出血轻,一般为皮肤、鼻、齿龈出租因和月经过多;
③可以轻度脾肿大;
④少部分可痊愈,大部分反复发作而迁延数年;
⑤血小板多在50×109/升以上。
一、精神调理
患者的精神护理是很重要的,人只有坚定了信心才能更好的战胜病魔。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过:最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所以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让患者应该每一天都要保持一个良好心情状态,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避免情绪波动或精神刺激。
二、饮食调理
1.患者的饮食宜软而细,如果患者有消化道出血,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2.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忌用鱼、虾等腥味之食物。
血小板是我们人体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具有凝血和止血作用,倘若其在血液中的含量降低必将给患者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那么血小板低有哪些危害呢?应该如何治疗才好?
我们知道血小板主要作用就是凝血、止血,那么血小板减少就会很容易引起流血不止的现象,病人表现为身上皮肤有出血点,紫癜,瘀斑,牙龈出血,鼻腔出血,年轻女性月经量增多,严重的病人吐血、便血,甚至引起腔内出血危及生命。
临床中血小板减少的危害主要表现以下几种:
危害一:易引起其他疾病,如紫癜、骨髓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
血小板是我们人体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具有凝血和止血作用,倘若其在血液中的含量降低必将给患者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那么血小板低有哪些危害呢?
我们知道血小板主要作用就是凝血、止血,那么血小板减少就会很容易引起流血不止的现象,病人表现为身上皮肤有出血点,紫癜,瘀斑,牙龈出血,鼻腔出血,年轻女性月经量增多,严重的病人吐血、便血,甚至引起腔内出血危及生命。
临床中血小板减少的危害主要表现以下几种:
危害一:易引起其他疾病,如紫癜、骨髓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
危害二:血小板低于20×109/L时,会有内脏出血的危险,常见的有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
危害三:若长期不愈,会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危害四:身体有血斑,轻微碰触可导致身体淤血,创伤后可能长时间流血,导致腹痛头痛等。
据资料显示,血小板减少若长期不愈,还会引起粘膜渗血致便血、尿血、咯血、呕血等,甚至心脏粘膜出血、心肌渗血致使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脑出血亦会致使昏迷或死亡,还会造成皮肤过早老化、黑色素沉着、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
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是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本病成因复杂,因85%以上病例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征是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脾脏无明显肿大。临床表现为皮肤和粘膜的瘀点、瘀斑或内脏出血。同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常见于儿童,男妇发病率相当。慢性型较常见,主要见于成人,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约3倍。急性型多有自限性,临床约80%的病例没有经过治疗,在半年内可以自愈;如果病程半年以上仍不能恢复,应考虑为慢性型,慢性型ITP未见有自行缓解者,需要经过治疗方可缓解或病情稳定。
...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专科血液病医院,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免费咨询热线:400-181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