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中医治疗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再障,MDS等血液病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再障治疗记录 / 正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规治疗

0 再障治疗记录 | 2013年9月28日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病史采集 】
  内容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的诱因、发生快慢、发展过程、严重程度及诊治经过,询问既往史、用药史、家族史、职业和毒物接触史。
  【 体格检查 】
  认真细致地体查,注意面容、有无黄疸和明显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趋势、有无感染灶。
  【 实验室检查 】
  1.三大常规,肝肾功能。
  2.骨髓穿刺,细胞组织化学(包括小巨核酶标、有核红糖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铁染色),骨髓活检,染色体检查,Ham’s试验,Rous试验,T亚群,铁代谢指标等。
  3.肝脾B超、胸片。
  4.必要时酸溶血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流式细胞仪测CD59(-)细胞,以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患者以贫血、出血或感染起病,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示三系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不难作出诊断。
  1.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1)临床表现:发病慢,以贫血为主,感染及出血倾向较轻。
  (2)实验室检查 1)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0×109/L。(2)
  骨髓涂片及病理检查示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多。(3)
  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患,如PNH、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1)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常伴有严重感染或出血倾向。
  (2)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快。(2) 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3)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4) 血小板<20×109/L。(5) 骨髓增生呈重度减低。

  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肝脾肿大;
  3.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增加);
  4.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5.一般来说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根据上述标准诊断为再障贫血后,再进一步分析为急性再障还是慢性再障。

  急性再障(亦称重型再障—I型)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2.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下列诸项中之两项:
  (1)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
  (2)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3)血小板<20×109/L。
  3.骨髓象:
  (1)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有淋巴细胞增多;
  (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

  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2.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3.骨髓象:
  (1)3系或2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红系中有晚幼红(炭核)比例升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加。
  4.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重型再障—II型。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1.临床上仅有贫血症状,无出血倾向或感染。
  2.血象: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而白细胞及血小板在正常范围,红细胞指数正常,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
  3.骨髓象:红细胞系各阶段明显减少,甚或缺如;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正常,无病态造血表现。
  4.部分患者胸相示胸腺瘤存在或有感染(以病毒为主)、药物病因。

  【 治疗原则 】
  去除诱因,纠正贫血,防治感染和出血,促进造血,分型治疗。
  1.支持疗法:
  (1)避免使用一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2)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当中性粒细胞<0.5×109/L,应注意室内消毒和反向隔离措施,一旦发烧,积极抗感染治疗;
  (3)若Hb<60g/L,且有明显贫血症状时可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添加液红细胞;
  (4)若血小板<20×109/L且有明显出血倾向时可输注浓缩血小板。
  2.免疫抑制剂:
  (1)抗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ALG)。来源不同所用剂量不同,一般马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10mg~15mg/kg,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3~4mg/kg静脉滴注,连用5天;
  (2)环胞菌素A(CSA)治疗剂量10mg~12mg/kg,分两次口服,维持剂量2mg~5mg/kg,使其血药浓度维持在200mg~400mg/L;
  (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0.4g/kg,静脉滴注,连用5天,一月后可酌情重复;
  (4)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HD—MP)20mg~30mg/kg,静脉滴注,连用3天,以后依次减量。
  3.骨髓移植(BMT):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HLA相配的供体,应积极行骨髓移植治疗。
  4.生物调节剂:
  (1)白介素-3(IL-3);
  (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4)红细胞生成素(EPO);
  (5)血小板生成素(TPO)。
  5.雄激素类:常用丙酸睾九酮、康力龙、达那唑;
  6.改善微循环药物:一叶秋碱、654-2;
  7.脾切除;
  8.中医治疗。
  9.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 康力龙2mg每天3次口服,共3~6个月。或长效复方睾丸酮(巧力宝)250
  mg每周2次肌肉注射,共3~6个月。疗效好时还可延长疗程。(2)
  抗胸腺(或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5~10
  mg/Kg/天,i.v.5天为一疗程。(详见有关说明)。或口服环孢素A5~10
  mg/Kg/D3~6个月,疗效好,可延长疗程。(3) 视血象情况及时对症治疗,包括小量多次输血或成分输血。(4)
  监测血清铁蛋白及肝功能。
  10.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 抗胸腺(或淋巴细胞)球蛋白+CsA,同上。(2) 对症治疗。(3)
  有条件时考虑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
  11.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1) 去除病因,如胸腺瘤行胸腺切除术。(2)
  强地松30~40mg/天,口服。有效后逐渐减药维持治疗。(3) 对症治疗(输血等)。(4)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100mg/天或环孢菌素A5~10mg/Kg/天,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5)
  必要时试脾切除术。

  【 疗效标准 】
  1.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达120g/L、女达100g/L,白细胞达4×109/L,血小板达80×109/L,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
  2.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达120g/L,女达100g/L,,白细胞达3.5ⅹ109/L左右,血小板有一定程度增加,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
  3.明显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1个月内常见值增长30g/L以上,并能维持3个月。
  判断以上三项疗效标准者,均应3个月内不输血。
  4.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象未达明显进步。
  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 病史采集 】
  1.有无发热、极度乏力、咽痛以及肺部、口腔、皮肤、阴道和肠道的感染症状;
  2.用药情况(尤其是抗癌药、氯霉素、磺胺、硫氧嘧啶类、巴比妥类、氯丙嗪、苯妥英钠、安乃近和消炎痛等);
  3.理化因素 X线、放射性物质、苯、二甲苯等接触情况;
  4.有无伤寒、副伤寒、败血症、流感、病毒性肝炎、麻疹、疟疾等疾病的表现;
  5.白细胞减少的家族史。
  【 体格检查 】
  全身体格检查;特别是口咽部、呼吸道、肛周、皮肤的潜在病灶;全身淋巴结和肝脾肿大情况。
  【 实验室检查 】再障治疗  1.血常规和粒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骨髓检查;
  2.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应做血细菌培养和咽、肛门以及可疑感染部位的细菌学检查;
  3.肾上腺素试验
  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1~0.3ml后,粒细胞增加至原来水平的2倍或达到正常范围,提示“假性粒细胞减少症”。
  【 诊断标准 】
  1.外周血白细胞数成人低于4.0×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2.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 鉴别诊断 】
  1.高热病人须分辨感染与粒细胞缺乏症的因果关系;
  2.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注意与急性白血病鉴别。
  【 治疗原则 】
  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2.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1)住院治疗,采取严密消毒隔离措施,有条件者应住入层流无菌室。加强皮肤、口腔鼻咽部清洁护理;
  (2)选用氟哌酸、SMZco、庆大霉素等一至二种口服进行消化道灭菌;
  (3)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M-CSF)皮下注射;
  (4)体温超过38.5℃应查找感染灶和送细菌培养加药敏,并开始抗生素经验治疗,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单药应用,或氨基糖甙类+抗假单胞菌b—内酰胺类;若病原菌明确再行调整方案;
  (5)由于浓缩粒细胞输注不良反应多,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只有当粒细胞<0.5×109/L,有明显感染病灶,多种强有力的抗菌素治疗后无效,才考虑使用粒细胞输注。
  3.白细胞减少症:
  (1)注意预防感染;
  (2)再生障碍型可选用VitB6、
  VitB4、叶酸、鲨肝醇、利血生、碳酸锂、康力龙等药物中的2~3种,治疗4~6周无效改用另一组,或改用能提升白细胞的中草药治疗;
  (3)破坏过多型中如果为免疫性者可用强的松;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切脾治疗;
  (4)分布异常型可不必治疗。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 再障  治疗   ”的文章

请填写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上一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规治疗下一篇:白血病患儿妈妈不要只顾以泪洗面

猜你喜欢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必填,不填不让过哦,嘻嘻。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最近发表
最新留言
Tags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