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中医治疗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再障,MDS等血液病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血小板减少治疗记录 / 正文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独到之处

0 血小板减少治疗记录 | 2012年5月16日

   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是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本病成因复杂,因85%以上病例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征是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脾脏无明显肿大。临床表现为皮肤和粘膜的瘀点、瘀斑或内脏出血。同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常见于儿童,男妇发病率相当。慢性型较常见,主要见于成人,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约3倍。急性型多有自限性,临床约80%的病例没有经过治疗,在半年内可以自愈;如果病程半年以上仍不能恢复,应考虑为慢性型,慢性型ITP未见有自行缓解者,需要经过治疗方可缓解或病情稳定。
   西医治疗 ITP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或者采用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常规疗法。激素的禁忌症和副作用多而使患者易形成激素撤减综合症而不能根治。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可能导致骨髓抑制等而不能广泛应用。脾全切更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疗效也未可知或不肯定。近年来,大剂量丙球冲击、血浆置换等新疗法不断出现,但停药后疗效不巩固,所以西医对本病仍缺乏根本性的治疗效果和措施。
   中医中药治疗ITP有改善出血症状快、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虽然中药治疗疗效不如激素疗效快,但疗效取得后比较稳定,不易复发。重要的是,对于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配合中药治疗,有助于逐步减量或停用激素,是中医药治疗ITP的显著优势和特点。
   多年来的医疗实践表明,中医中药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与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1、ITP是一种出血性疾病,史书早有记述,属祖国医学“血证”、“紫斑”、“肌衄”等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演化与转变有诸多论述,为有效治疗该病奠定基础。 
   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A、急治其标:在急性发作期,出血严重,大块的紫癜相互融合成片,也可见其他部位的出血,如鼻衄、齿衄等,甚至内脏的出血,如肾脏出血(尿血)、消化道出血(吐血、便血)、肺出血(咯血)、颅内出血(目衄)等。治疗宜急治其标,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
   B、缓治其本:急性出血期过后,进入慢性期,此期以治本为主、对因治疗,中医辨证有脾气虚、脾脾两虚、血瘀等,治疗时应有所侧重。进入该阶段的病人,比较多的是经过急性期的对症治疗后,口服激素维持病情稳定的,这一阶段是中医药治疗ITP的最好时机和取得较好疗效的阶段,多数病人能够逐步减量激素亦可维持病情稳定,最后停用激素也是非常可能的。
   C、标本同治:临床表现为时有瘀点、瘀斑,但病情不重,迁延不日久未愈,除紫癜反复发作外,尚有乏力、腰酸、心烦、齿龈流血,此时可标本兼治。
   D、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学的治病以宏观辨证为主,现代医学的诊治以微观诊察为主,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辨证与辨病结合,可取长补短,扬长补短。
   3、 用中药治疗ITP之初,如果患者之前激素口服用量较大,可以以疏风清热、凉血活血、益气摄血为主要治法,有助于使激素能够顺利撤减。血小板数量稳定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药治疗,当激素停用或用量较小时,加入补脾益肾之品,而使肾上腺皮质功能顺利恢复,能使中药对本病的疗效大大提高。总之,在应用常规疗法疗效不佳时应首选中药治疗,通过辨证施治,一定能取得很好疗效。
   4、治疗宜清补结合,切忌强行止血,清热不可苦寒直折,补阴不可呆腻滞胃。宜寓清于补,清补结合。
   5、久病气血亏虚、气阴不足、脾肾两亏,但并不是说本病纯虚无实,相反,实邪内蕴恰恰是本病日久的病机特点。治疗应在补虚的基础上,辅以祛瘀、除湿、透表,以使实邪病有出处,常可获良效。
 

 

 

 

 

[怎样预防血小板减少的发生] [血小板减少有潜伏期吗?] [孕妇血小板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突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后注意什么?]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调补] [血小板减少确实有遗传性] [血小板减少食疗保健]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 中医  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  独到之处   ”的文章

请填写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上一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4个中药偏方供参考下一篇:小儿MDS的预后与预防如何?

猜你喜欢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必填,不填不让过哦,嘻嘻。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最近发表
最新留言
Tags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