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中医治疗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再障,MDS等血液病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再障治疗记录 / 正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依据

0 再障治疗记录 | 2012年8月15日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2. 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
   3. 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4.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5.分型:根据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将急性再障称重型再障I型,慢性再障后期发生急变表现出急性再障特点者称重型再障Ⅱ型。
   国内急性再障(亦称SAA-I型)的诊断标准:
   ⑴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⑵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以下三项中之两项:
网织红细胞小于1%,绝对值小于15×109/L;
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
血小板小于20×109/L。
⑶骨髓象:
①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国内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2)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3)骨髓象:
①3系或2系减少,至少1个部位增生不良,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
   (4)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SAA-Ⅱ型。进入重型AA的临床路径。
 

 

 

 

[再障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体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饮食]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疾病鉴别] [再障的治疗及贫血分类] [再障中医怎么治疗] [再障的七大注意]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依据   ”的文章

请填写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上一篇:ALL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下一篇:再障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猜你喜欢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必填,不填不让过哦,嘻嘻。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最近发表
最新留言
Tags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