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能总是输血?该病是由于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急性再障因病情发展较快,往往出现血象低下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需要输血以缓解病情,但是输血并不是治疗再障的主要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能总是输血——
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来说,主要问题是病态造血,输血并不能从本质上治疗贫血。输血只是贫血的对症支持治疗,不能代替贫血的特殊治疗,也不能作为贫血的有效疗法。输血只是取得暂时的疗效。一般病人无明显贫血症状,其血红蛋白在6克/分升以上时是不考虑输血的。
通常给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贫血患者输血,一般是在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或因贫血程度非常严重以及贫血病人在短时间因其他血液病引发的其他疾患必须通过手术治疗,为了抢救其生命,作为术前准备而输血。
输血过多反而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输血还可带来一定的副反应,甚至有致命的危险。比如:发热和过敏反应;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反应;大量输血或输血速度过快引起心脏负荷过重而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等。输血有传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险。
...血液病患者尤其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因为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等经常会出现出血、贫血等情况。有的患者因为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中药疗效慢,直接进行输血治疗。专家提醒血液病患者:血液病患者如果没有极特殊的情况尽量不要输血。这是因为,如果输血得当,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的作用。可是如果输血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发生溶血反应,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输血并不是治疗血液病的最好方法,输血只能在一定的情况下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如果患者长期输血,不但不会起到治疗的作用,反而会引起造血功能的免疫,退化其造血功能,使患者只能靠输血来维持生命。
...
患者的声音:知情权不等于选择权
当你需要输血前,医生会告诉你:“输血可能会发生的主要情况如下:过敏、发热,感染肝炎(乙肝、丙肝等)、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当你惧怕输血时,医生会告诉你:“不签字就不能做手术,《输血治疗同意书》这个是国家规定的,没有签字我们医生不能擅自输血。”
按理说,这是为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患者可以在悉知输血风险之后有权作出“输”与“不输”的选择。然而,医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这使得患者与医生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患者不知道何时该“输血”,何时不该“输血”;患者也不知道哪种情况可以使用“血液替代品”,哪种情况可以进行“自体输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失血性贫血症,但不是任何情况都适合输血的,常规输血只是对于病情严重,失血过多的患者而言的,一般病情较轻的患者在临床上不建议输血,这是因为一旦发生感染,就会加重病情,给后续的治疗工作增加难度,所以再障患者输血要小心。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情发展到严重出血时就会需要通过输血来缓解病情,但也要科学掌握,要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但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漫长,如长期多次输血,将对红细胞亚型、白细胞及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致使以后发生输血反应,并可增加感染疾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机会;长期大量输血最后可导致血色病;输血本身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故不利于患者骨髓功能的恢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目前认为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成熟和幼稚细胞有形态异常即病态造血。部分患者在经历一定时期的MDS后转化成为急性白血病;部分因感染、出血或其他原因死亡,病程中始终不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本病起病多隐袭,以男性中老年多见,约70%病例50岁以上。儿童少见,但近年青少年发病亦有增加。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殊表现,常以贫血、出血和感染就诊,部分病人可无症状,在体检过程中被发现。
输血在疾病治疗上有很重要的作用,血液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价值。尤其是一些血液病患者由于病情的原因需要长期输血治疗,血液中含有血浆蛋白、无机盐、微量元素等,它们都是人体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补充机体的巨乏;血液中的白细胞、抗体等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免疫物质,特别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等疾病,可以提高患者的的抗病力。故现在很多人以为输血越多,人的体质就会越好,病体就会恢复的越快。然而事实上,输血是有一定危险的。
...再障患者可以长期输血吗?
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急性再障因病情发展较快,往往出现血象低下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需要输血以缓解病情,但是输血并不是治疗再障的主要方法。
一般病人无明显贫血症状,其血红蛋白在 6克/分升以上时是不考虑输血的。贫血病人输血,通常是在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或因贫血程度较为严重引起生命危险时输注。一般情况下,如血红蛋白低于60g/L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以减少输血反应;如输血后血红蛋白能保持在80g/L左右就不必输血,对于年纪轻、体质较好的患者,血红蛋白能维持在60-70g/L之间也可不输血。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中医专科血液病医院,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免费咨询热线:400-1818-958